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自治區,工業名城畢爾巴鄂完成了一項引人注目的體育建筑升級。當地傳奇球隊畢爾巴鄂競技俱樂部的主場——圣馬梅斯球場,通過加裝先進的ETFE膜結構,巧妙地將百年歷史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為這座被譽為“獅巢”的體育殿堂賦予了全新生命力。
一、 雄獅鬃毛:建筑形態的象征性設計
此次改造最顯著的特征,是球場東西看臺上方宛如波浪般起伏的屋頂造型。這一設計語言直接呼應了畢爾巴鄂競技“雄獅”的球隊昵稱,動態的曲線模仿了雄獅奔跑時鬃毛的飄逸姿態,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標識。覆蓋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屋面,由近兩百個菱形ETFE氣枕單元精準拼接而成,展現出強烈的現代工業美感。
二、 應對氣候:ETFE膜結構的功能性優勢
面對巴斯克地區多雨濕潤的海洋性氣候,ETFE膜材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
智能采光與節能:雙層氣枕的內層膜采用漸變網點印刷技術,能有效過濾過量紫外線,同時保持較高的自然光透過率。這意味著白天大部分時間無需開啟人工照明,既節約能源,也為看臺提供了柔和、無眩光的環境。
高效通風與排水:膜結構的曲面造型并非隨意而為,其坡度經過精密計算,能引導盛行風促進看臺下的空氣流通,形成“呼吸”效應。同時,獨特的曲面確保了雨水能快速排向指定收集系統,極大減輕了暴雨天的積水壓力。
三、 沉浸體驗:技術升級如何惠及球迷與球員
對于現場觀眾和運動員而言,這次改造帶來了實質性的體驗提升:
無遮擋全景視野:得益于ETFE膜材的輕質高強特性,屋頂得以實現超大跨度設計,移除了支撐柱,確保了看臺幾乎所有座位都擁有開闊的觀賽視線。
增強的主場聲浪:材料本身的聲學特性與專門的阻尼設計,有助于匯聚和反射看臺上球迷的助威聲。這使得圣馬梅斯球場著名的恐怖主場氛圍得以進一步強化,對客隊形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完善的配套服務:延伸的膜結構在入口處形成了寬敞的遮雨廊,體貼地保護球迷免受雨淋。其表面的自潔功能也保證了球場外觀常年潔凈,維護成本更低。
四、 工業傳承:地方技藝與現代工程的對話
作為畢爾巴鄂這座鋼鐵之都的象征,球場的改造深深植根于本地的工業基因。在連接鋼構與膜材的節點等細節處,采用了源自巴斯克傳統的“魚骨式”榫卯工藝。這不僅是對地方手工藝的致敬,也確保了結構的堅固可靠,完美詮釋了“新舊結合”的設計哲學。
總結
圣馬梅斯球場的ETFE膜結構升級,遠不止于外觀的現代化。它是一個集象征意義、氣候適應、功能提升與文化傳承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這不僅鞏固了“獅巢”作為歐洲最具特色主場之一的地位,也成為了畢爾巴鄂市從傳統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為創新中心的一個縮影。
相關資訊